織物色差的產生原因和預防辦法
織物色差的產生原因和預防辦法
1、疵病形態(tài) 染色制品所得色澤深淺不一,色光有差別。
(1) 同批色差:同批產品中,一個色號的產品箱與箱之間、件與件之間、包與包之間、匹與匹之間有色差。
(2) 同匹色差:同匹產品中的左中右色差或前后有色差,或正反面有色差。
色差是染整廠常見疵病和多發(fā)性疵病之一,色差嚴重影響著染色成品的質量。
2、產生原因 各類織物的纖維組成不同,染色時采用的染料種類及工藝設備不同、加上染色加工中有不同的要求和特點,產生疵病的原因及表現就不一樣。色差在外觀表現上多種多樣,但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。
(1) 染料在織物上先期分布不均勻:染料在固著之前,如果在織物各部位上分布不勻,固色后必然形成色差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:
① 織物因素:由于纖維性能不同或前處理退、煮、漂、絲不夠勻透,使染前半制品滲透性不勻而引起對染料吸收程度的差異。
② 吸液因素:由于機械結構上的原因或操作不當,使織物各部位的帶液率不一致,因而造成色差。軋輥壓力不勻、加入染化料不勻等都會使織物吸收染料不勻。
③ 預烘因素:在浸軋染液后預烘時,由于烘燥的速率和程度不一致,引起染料發(fā)生不同程度的泳移,使染料在織物上分布不勻等都會使織物吸收染料不勻。
(2) 染料在織物上固著程度不同:盡管染料在織物上先期分嘏是均勻的,但在固著過程中,如條件控制不當(如溫度、時間、染化料濃度等),使織物上某些部位的染料沒有得到充分固色,在后處理皂洗時即被去除,從而產生色差。例如,分散染料熱溶溫度兩邊或前后不一致,還原染料部分還原或氧化不充分、活性染料汽蒸條件不良等等,都會造成織物的前后或左右有色差。
(3) 染料色光發(fā)生變異:這種差異不是由于織物上染料分布不均勻造成的,而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織物上的部分染料的色光發(fā)生變化,一般有以下3種原因:
① 染前因素:半制品的白度不勻或PH值有較大差異,在染色后往往造成色光差異。
② 染色因素:例如分散染料熱溶溫度過高,使某些染料的色光變得萎暗;還原染料的過度還原,也會使色光有差異。
③ 染后因素:在后整理過程中,如樹脂整理、高溫拉幅以及織物上PH值的不同等,都會引起染料色光有不同程度的變化。
④ 皂洗:皂洗不充分,會使發(fā)色不充足,色光不準。
1、 克服辦法
(1) 改善軋輥的均勻性。采用普通軋車染色者,應將軋輥表面車磨成中間直徑略大、兩端直徑略小的橄欖形輥筒,合理選擇橡膠軋輥的硬度。
(2) 彩用均勻軋車。生產單一品種、單一色澤的產品時,用橄欖形輥筒解決邊中色差或左中右色差是一個可行的辦法。然而在生產小批量、多品種、多色位品種時,則因為要考慮的因素較多,常需是頻繁調換輥筒,故給使用過程帶來麻煩。采用均勻軋車是解決邊中色差、左中右色差的好辦法。如用德國的屈斯特(KUSTERS)軋車及國產均勻軋車都能取得良好效果。這種軋車的優(yōu)點在于軋輥左中右的壓力均勻,右任意調節(jié)壓力大小,操作方便、可靠
(3) 選用合適設備,改善設備狀態(tài),使用被染物在整個染色過程中能均勻上色。
(4) 改善織物干燥的均勻性??椢镞M入熱風烘燥機后,噴風口風速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對水分蒸發(fā)快慢的影響不同。凡風速大、溫度高的區(qū)域,水分蒸發(fā)就快,從而使染液向蒸發(fā)快的區(qū)域泳移,造成色差。
加工卡其等厚類織物時,溫度相差10℃以內對色差影響不大,而加工薄織物時,溫差大于5℃就會有明顯色差。風速左中右相差4m/s之內,對厚織物影響很小,而風速相差2m/s時,薄織物就會有明顯的色差。所以必須認真對待,嚴格調整好風速,并使布面溫度及升溫速度一致,使織物一致干燥,不致于造成色差。
熱風部分采用橫導輥穿布方式,對防止正反面色差比較有利。因為吹到織物兩面的熱風來自相同的風道。如果采及垂直穿布的熱風烘干機,設備要改裝,使上下風口的風量或風速可作適當的調節(jié),有利于糾正色差。
烘筒烘燥機屬接觸性烘燥,與烘筒接觸部位升溫快,干燥快,也易造成泳移產生的色差。用紅外線烘燥織物時,正反兩面的紅外線輻射必須力耱均勻,紅外線輻射器與織物的距離不能太近,以防烘燥過急,產生正反面色差。
另外,染前制品的烘干要均勻一致,使半制品染色時吸液量一致,不能因半制品含水分不均勻造成吸收染化料不均勻面形成色差。
(5) 染色彩時要合理選用染料。應盡量選擇上染曲線相似的染料,以利于減少色差。染色所用染料要按產地、批號分開存放。要認真做好測試化驗工作,對每批染料的色光做到心中有數,分批使用,防止產生色差。
(6) 染色時加入勻染性助劑,如棉針織品浸染時加入棉用勻染劑,有利于色差減少。滌/棉織物軋染時要在染液中加入適當的防泳移劑(例如在染淮中添加海藻酸鈉、聚丙烯酸衍生物等),這對防止泳多造成的色差具有一定效果。
(7) 加強練漂管理,為染鉤 提供合格半制品。
① 坯布的纖維種類、質量、配比以及上漿情況對染色均有較大的影響。不同的紡織廠的坯布,在相同染色工藝條件下加工所得的色澤往往深淺不一致,所以同一批染制品采用相同的坯布。
② 前處理采用的設備不同,工藝條件不容易掌握一致,所得的半制品染色后色澤有差別。要按不同品種、不同設備調整工藝,使退、煮、漂、絲光勻透,保證練漂效果達到染制品的染色要求。
③ 需染前定形的織物要均勻一致,避免染色時因定形不勻產生色差。
④ 絲光后織物的PH值是前處影響色差最顯著的因素之一。絲光后PH值偏高不僅會造成烘干時織物泛黃,而且會使染料在高溫堿性下發(fā)生色光變化而造成色差。
(8) 染色工藝要合理,要針對不同染制品的特點、染化料的性能正確制定工藝,并在加工中保證工藝的穩(wěn)定,使染色不產生色差。
(9) 整理助劑在整理條件變化時對色光有不同的影響,后整理助劑選擇要慎重,整理工藝條件控制發(fā)布嚴格一致,才能使色差現象得到避免。